搜索
首页 作者

《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

层台高筑势崭岩。
迢递隔闾阎。
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
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
桂花香里吟髯。
兴趣自能添。
露华凉透罗衣薄,更深也、万籁声潜。
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登高赏月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层台高筑势崭岩。迢递隔闾阎”描绘了登高赏月的地点和环境,层台高筑,气势磅礴,迢递隔闾阎,意味着登高远眺,视野开阔。这样的环境为诗人提供了绝佳的赏月场所。 接着,“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重视,不将贮彼狂歌舞,意味着诗人不沉迷于狂欢歌舞,而是专注于赏月。深秋夜、登玩银蟾,描绘了诗人独自登高赏月的场景,表现出诗人的清雅和独立。 在描绘中秋之夜的景物时,诗人通过“一轮光皎”和“孤影廉纤”来表达月光之美和夜色之静。一轮光皎,描绘了中秋月光的皎洁明亮,表现出月色的美丽。孤影廉纤,则描绘了月光下的孤影,表现出夜色的静谧。 此外,“桂花香里□吟髯。兴趣自能添”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花香的喜爱和赏月兴趣的自然生发。□吟髯的描述,表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和沉醉于中秋美景的情绪。 最后,“更深也、万籁声潜。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更深的中秋之夜的感受,万籁声潜,表现了夜晚的静谧,而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则表现了诗人在月光下抚琴吟诗的雅致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登高赏月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清雅和独立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是元代文人沈禧的一首词,其创作背景与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及人文情感有关。首先,从词的标题《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可以看出,这是以“秋蟾台”为题材的一首词,而“秋蟾台”可能是俞绍庵的一处住所或园林,具有某种文化或审美意义。 其次,从词的内容来看,沈禧通过对秋蟾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历史等问题的思考。这可能反映了沈禧在创作时的心情与境遇,以及对自然、人生等问题的关注。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元代文学的整体背景和影响。元代文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也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和创新。沈禧作为元代的文人,其创作也会受到当时文学风格、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具体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作者的人文情感、审美追求等多方面因素。
诗词关键字: 闾阎 万籁 歌舞
相关诗词
  • 1
    [元]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
    不恁渔樵无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
    晋耶?
    〈落梅风〉天教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
    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发,上床与鞋
  • 2
    [唐]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 3
    [元]
    哀筝一抹十三弦。
    飞雁隔秋烟。
    携壶莫道登临晚,双双燕、为我留连。
    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
    琅琅新雨洗湖天。
    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当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