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分类标签: 友情诗
作品赏析
【注释】: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舶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唐朝的商船船身小,行驶轻快,船主又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和航海经验,往返中国与日本一般只需三昼夜至六七昼夜,而且极少遇难漂流。这导致日唐之间交通频繁,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行。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飆,──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陈长明)
诗词关键字: 扶桑 明月
相关诗词
  • 1
    [唐]
    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
    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
    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
    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
    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
    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
    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
    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 2
    [宋]
    空山危石平如掌,云岭苔封自昔时。
    不识山僧曾坐处,几回弹舌雨龙归。
  • 3
    [明]
    天柱崩摧地维裂,日月无光乌兔缺。
    撞钟击鼓海扬尘,刺豹捶牛饮生血。
    磨牙猰貐争雌雄,横眉炙锦眩重瞳。
    芒砀云瑞不改色,座中有客乘飞龙。
    舞剑当筵势挥霍,老增有言君不诺。
    将军怒发冲危冠,目光射人肝胆落。
    倒倾卮酒擘彘肩,呼龙归去龙腾渊。
    百二山河付真主,玉斗声中泪如雨。
  • 4
    [唐]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 5
    [宋]
    大空无尽动马尘,玄步孤高物外人。
    日本国来寻彼岸,洞山林下过迷津。
    流流法乳谁无分,子子教知我最亲。
    一百六十三岁后,方於此塔葬全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