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作品赏析
全诗分三层。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关注。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难忍。整个心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中间六句是个转折。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于是适当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诗人想象之辞。如果根据这几句话,径自考断此诗作于诗人三十来岁一度辞官之时,不免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所谓“孤”,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的一个社会阶层。六朝门阀制度盛行,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很少有仕进升迁的机会。鲍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标榜,自然为世所不容了。钟嵘《诗品》慨叹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是完全有根据的。他的诗里不时迸响着的那种近乎绝望的抗争与哀叹之音,也不难于此得到解答。
创作背景
鲍照的《拟行路难》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社会背景: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群雄割据,士族门阀制度盛行,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感到人生之路难以行走,这在鲍照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 2. 个人经历:鲍照出身贫寒,但他心性刚强,志气高远,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然而,他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到处奔波,到处请谒,却遭到他人的非议和阻碍。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艰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抗争精神。 综上所述,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在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双重影响下创作的,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上一首
《道情》
诗词关键字: 蹀躞 罢官 还家
相关诗词
  • 1
    [明]
    叹息复叹息,志士恒苦辛。
    少日不得意,暮年愧其身。
    前有尊酒清且旨,酌酒奉君君莫止。
    人生最乐在相知,莫徇虚名轻跅弛。
    沛中屠贩还封侯,扬雄草《玄》空白头。
    浮云不尽万里意,白日长悬千古愁。
    南山之阴多洞府,十年不归叹修阻。
    绿萝芳草澹风烟,君独胡为在尘土。
    五云馆前花满津,紫骝蹀躞骄青春。
    春时禽鸟各自适,燕子低回还附人。
    江风萧萧吹水急,江寺钟残野鸟集。
    口中吟咏眼看山,细雨苍茫愁独立。
    邓溪漉漉秋水泥,见尔令我欢相携。
  • 2
    [唐]
    门枕平湖秋景好,水烟松色远相依。罢官馀俸租田种,
    送客回舟载石归。离岸游鱼逢浪返。望巢寒鸟逆风飞。
    嵩阳旧隐多时别,闭目闲吟忆翠微。
  • 3
    [宋]
    药炉茶灶淡生涯,听雨犹能惜物华。
    蘸岸顿添三尺水,沾泥不贷一城花。
    闲摩病眼开书卷,时傍危栏弄钓车。
    稚子孤行八千里,喜闻炊熟可还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