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敬晊助教二首》

到来常听说清虚,手把玄元七字书。
仙籍不知名姓有,道情惟见往来疏。
已能绝粒无饥色,早晚休官买隐居。
便欲去随为弟子,片云孤鹤可相于。
街西静观求居处,不到权门到寺频。
禁掖人知连状荐,国庠官满一家贫。
清仪称是蓬瀛客,直气堪为谏诤臣。
自顾无成年渐长,报恩惟愿杀微身。
作品赏析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直言玄元:“到来常听说清虚,手把玄元七字书”,一个“常”字表明,题中所述之事并非临时之语。这句不仅交代了玄元之重要地位,还透露出作者对道家玄元理论的倾慕之情。 颔联由“不知名姓有”和“往来疏”两层意思引出作者对道教清静无为、不事王侯的教义的赞赏,表达出作者对那些隐逸放达、超然物外的道教高人的仰慕之情。 颈联用“已”、“早晚”两词,表达了作者对修仙得道的热切追求和对弃官从道的极大愿望。“便欲去随为弟子”一句与前两句相呼应,透露出作者欲追慕玄元得道的思想倾向。“片云孤鹤”两句,是作者自画像,也是他人格的写照,表达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志趣。 尾联写作者终于在街西静观找到了一处理想的居所,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鄙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一联通过“不到权门到寺频”和“蓬瀛客”、“谏诤臣”的自况,将作者的归隐动机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情感真切,语言平实,而寄寓深远。作者言辞之中,流露出对道家理论的倾慕和对得道的热切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鄙弃。这是一首典型的题壁诗,表达出作者欲追慕玄元、得道求仙的思想倾向和淡泊名利的志趣。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道教盛行的情况以及人们对道教的热切向往。
创作背景
《赠敬晊助教二首》是唐朝诗人刘得仁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刘得仁作为唐朝的诗人,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诗。 2. 诗人与敬晊的关系:刘得仁和敬晊可能是朋友或者同僚,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交往或者情感联系,这为诗人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3. 对助教职位的赞美:诗题为《赠敬晊助教二首》,可见诗歌内容与敬晊的助教职位有关。诗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敬晊助教职位的赞美和尊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知识分子的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唐朝的文化繁荣、诗人与敬晊的关系以及对助教职位的赞美等多个方面。
诗词关键字: 绝粒 权门 谏诤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