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流水断桥衰草》

流水断桥衰草,西风落日清笳。
往来赢得鬓边华。
此去征鞍休跨。
烟溆绿深陂筱,霜篱红老江花。
青山尽处是侬家。
拟唤渔舟东下。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宋词,通过描写景色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首句“流水断桥衰草”,简单几笔,勾勒出一幅秋野黄昏图,给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滔滔的流水象征着人生岁月,断桥则说明桥的残破,衰草使人联想起老境。这三句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景象,构成了全词的悲凉氛围。 接着一句“西风落日清笳”,更增添了全词的凄凉气氛。“清笳”二字,令人联想起古战场的荒凉。 “往来赢得鬓边华。”这二句是说词人沿着荒僻的小路走去,听到胡笳声远去,回头一看,已不见了高山古渡,不觉感到自己的鬓边已经白起来了。 下片开头二句:“此去征鞍休跨。烟溆绿深陂筱。”写词人离家已远,再也不能骑马回去,只有沿着一缕烟、几行树、几竿修竹,向小溪流去。 “霜篱近老江花。”篱边的老花,也含苞欲放了,春天就要来到了。下有二句:“青山尽处是侬家。拟唤渔舟东下。”由于青山深处就是自己家乡所在方向,不由引起乡思。故决定叫渔舟沿下山路回我的老家去。这里对家乡的怀念虽然都极真挚。“侬家”指自己的家,盖因此诗系涉乐府手法而用之。末二句“拟唤渔舟东下”与篇首“西风落日清笳”之景相合,表现了思乡之情的真挚、深沉、凄凉、悲苦之感。 总之,这首词情真意切,将离乡之痛、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情中寓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是此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另外,此词善于运用“流水对”形式特点,将景与情融为一体。同时此词的韵律跌宕起伏,与词人感情表达也相一致。 此词为长调《八声甘州》,在宋词中为慢词长调中的小令。其音节高亢、悲壮、节奏跌宕起伏、快慢有致、变化多端。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唱三叹,故读后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此词艺术上的成功表明:长调慢曲并不以铺叙为嫌,关键在于能否写出真情真意。另外此词在语言运用上颇见功力,如前述“赢得”、“休跨”、“赢得鬓边华”、“烟溆绿深陂筱”、“青山尽处是侬家”等句均属本色语言,本色语言自然、率真、不矫揉造作、不堆砌典故辞藻,读起来亲切感人。此词在章法上亦颇见功力:开头起势不凡;结尾余味不尽;中幅写景如画;整个结构严谨细密而富于变化。故此词不愧为慢词长调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西江月·流水断桥衰草》是宋朝词人向滈创作的一首词。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环境背景:词中描绘的景象,如“流水断桥衰草”,给人一种荒凉、落寞的感觉,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创作时所处的环境或心境。 2. 情感背景:向滈作为宋朝的词人,他的作品往往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这首词中的情感可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 3. 历史背景:宋朝时期,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逐渐得到发展,许多词人通过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向滈作为当时的词人,他的创作也可能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西江月·流水断桥衰草》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了环境背景、情感背景和历史背景等方面。
诗词关键字: 衰草 渔舟 断桥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