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和霜降祀陵》

金城西北万山头,翠积云蒸碧水流。
千古幽燕开白日,九朝陵寝甗清秋。
星辰影动祠官入,霜露寒生帝子愁。
广乐无声班欲定,似闻仙跸出松楸。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寄寓了诗人对金城诸王的深切怀念和对先王陵寝的无限哀思。 首联描写了金城西北群山起伏、云蒸霞蔚、绿树浓荫、水碧山青的壮丽景色,金城在古燕国的版图上,自古以来就是戍卫中原的战略要地,又是燕山山脉与辽河平原的连接处,故作者将诸山拟人化,形容它们“翠积云蒸碧水流”,景色旖旎秀丽,如置身画图中。诗人登高远眺,目力所及的是笼罩在苍茫云雾中的群山,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光泽的秋水,境界空蒙幽远,气象雄浑苍凉。 颔联即景抒怀。诗人用典故赞颂了金城王室自九朝帝王陵寝安息着九朝先王的英雄业绩,表达了对九朝先王的怀念之情。“千秋幽燕开白日”,《晋书·慕容德载记》说:“燕简公起卢龙塞,幽燕底平。”“千秋”用其长久、伟大之意。“燕”指南北朝时的后燕国。金城王室就葬在后燕国一带。作者登高临远,遥想当年后燕国的英雄帝王们开国创业的辉煌历史,抒发了对他们的无限怀念之情。“九朝陵寝赡清秋”,是说金城诸王陵寝在清秋时节安静地安息着。这一联承上下,将景与情进一步加以深化,并自然地转入下文的抒情。 颈联写诗人遥望陵寝时的感受。天上的星辰映照在祠官居住的屋宇间;霜露降霜天气,更使陵墓前的白杨树愁对秋色。这一联继续写清秋景色。“星辰影动”和“霜露寒生”分别从视觉和感觉上进一步描写陵寝的清寒凄凉。“祠官”是奉命守护陵墓的官员。“帝子愁”是因为帝子亦即诸王陵墓守护者的愁怨和作者自身的怀古情思使白杨树也感到了凉意。这一联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形象,又写出了其神韵和气势。 尾联以想象中天籁之乐衬托陵寝的静寂,同时再次写到诗人愁思萦怀,“广乐”意即天籁之乐。作者想象此时广乐已奏起无声之曲,自己似乎听到出殡的队伍由远而近走过空旷的陵墓场。“班欲定”意即将要结束。这两句一方面照应前文“广乐无声”,另一方面再次点题,抒发了诗人对诸王陵寝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诗以写景为主,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寄寓了诗人对金城诸王的深切怀念和对先王陵寝的无限哀思。诗中多用比兴之法,如“云蒸”、“碧流”衬托出金城山川之壮丽,“白日”象征先王功业之伟大,“帝子愁”表达自己无限惆怅之情绪。语言精炼优美,风格沉雄浑厚。
创作背景
《奉和霜降祀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霜降这一节气,以及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诗人黄克晦在霜降这一特殊时节,参加了祀陵的祭祀活动,他通过诗歌来表达了对这一活动的感受和对祖先的敬仰。同时,诗歌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氛围。 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诗题中的“奉和”表明这首诗是应和他人或场合而作,“霜降祀陵”则明确指出了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主题。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祀陵则是指祭祀祖先或先贤的仪式,这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 其次,从诗歌内容来看,黄克晦可能通过描绘祭祀场景、气氛和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诗歌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奉和霜降祀陵》的创作背景与霜降节气和祀陵祭祀活动有关,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上一首
《荷池》
诗词关键字: 积云 霜露 幽燕
相关诗词
  • 1
    [元]
    昔年今日度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
    瀚海潮喷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
    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
  • 2
    [清]
    清波晃荡荻花齐,徙倚衡门独杖藜。
    家在水中霜降早,船行林半鹭飞低。
    凶年酒贵乡人醒,返照村空寡妇啼。
    浦溆黄昏君不见,凉风衰柳思凄凄。
  • 3
    [宋]
    霜降草花落,林柯亦纷披。
    耿耿园中菊,煌煌发幽姿。
    良夜积华露,花叶繁以滋。
    风流贤史君,澹然与花期。
    黎旦曳杖去,采掇欣忘疲。
    佳色弥清兴,明艳侔晨煇。
    雅尚已千载,神交此一时。
    秉芬寄遐想,载咏閒居诗。
    气清秋改容,景晏山益奇。
    佳处要领略,忘言心自怡。
    客来无可语,坐见花阴移。
    夕英浮冻醴,痛饮须反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