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分类标签: 一年级上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习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
形象生动
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
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
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在儿童眼里,鹅鸭嬉戏,猫狗相斗,乃至蚂蚁搭桥等等,无不充满情趣,妙在诗人仔细观察,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以诗的语言画出“鹅儿戏水图”,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创作背景
《咏鹅》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古诗。其创作背景如下: 骆宾王在童年时期,家境贫寒,居住在一个小村庄里。这个村庄有一个池塘,里面生活着一些鹅。骆宾王常常在池塘边观察这些鹅,它们在水中嬉戏、游泳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见到骆宾王聪明伶俐,就让他以鹅为题创作一首诗。骆宾王稍加思索,便根据自己对鹅的观察和感受,创作出了这首《咏鹅》。 诗中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鹅的形态、颜色和动态,展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红掌 清波 绿水
相关诗词
  • 1
    [宋]
    北陌东阡节物新,往来馈饷走比邻。
    出笼鹅白轻红掌,藉藻鱼鲜淡墨鳞。
    笑语相闻丰岁乐,耕桑自足古风淳。
    颓然一醉茆檐下,且免西曹议吐茵。
  • 2
    [唐]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穿城初北注,过苑却东流。
    绕岸清波溢,连宫瑞气浮。去应涵凤沼,来必渗龙湫。
    激石珠争碎,萦堤练不收。照花长乐曙,泛叶建章秋。
    影炫金茎表,光摇绮陌头。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有雨难澄镜,无萍易掷钩。鼓宜尧女瑟,荡必蔡姬舟。
    皋著通鸣鹤,津应接斗牛。回风还潋潋,和月更悠悠。
    浅忆觞堪泛,深思杖可投。只怀泾合虑,不带陇分愁。
    自有朝宗乐,曾无溃穴忧。不劳夸大汉,清渭贯神州。
  • 3
    [元]
    东海汪洋,西山详审。金钩钓得欢无恁。一头活乐大鲸鱼,万鳞灿烂铺白锦。随我遨游,水云信任。青山绿水相过甚。张公吃酒李公来,李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