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徐氏溪亭二首》

高亭虚出水,结构若天成。
波荡垂帘影,窗留过橹声。
树低看岸远,风细觉潮平。
自有芳洲杜,含滋日日生。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描述了高亭美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现在我们来一一分析这首诗的各个部分。 首联“高亭虚出水,结构若天成”,这里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高亭的形象,使人感受到高亭的雄伟和优雅。“虚出水”描绘了高亭似乎从水中升起的景象,“结构若天成”则表现了高亭设计精巧,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颔联“波荡垂帘影,窗留过橹声”,诗人巧妙地通过“波荡”和“窗留”两个动词,描绘了水波荡漾、窗帘摇动的生动景象,以及船橹划过窗户的声音,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那种宁静而生动的场景。 颈联“树低看岸远,风细觉潮平”,这里诗人通过树的低矮来衬托出岸的遥远,用细微的风来感觉潮水的平静,进一步描绘了高亭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出宽阔壮观的视野和宁静的氛围。 尾联“自有芳洲杜,含滋日日生”,诗人最后以芳洲上的杜鹃花作结,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含滋日日生”形象地描绘了杜鹃花在滋润中茁壮成长的景象,也寓意着生命的盎然生机和不断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高亭为中心,通过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生机。诗人巧妙运用动词和形容词,使诗歌生动且具有视觉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尊重。
创作背景
《题徐氏溪亭二首》这组诗是由明代文学家王慎中所创作的。这组诗描绘了徐氏溪亭周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向往。通过诗意的语言,王慎中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优美和谐的画卷,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对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徐氏溪亭的美景触动了作者:王慎中可能在一次游览或路过徐氏溪亭时,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王慎中可能一直对自然风光抱有热爱之情,通过这组诗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3. 应酬之作:这组诗也有可能是王慎中应徐氏之邀,为徐氏的溪亭所作的应酬之作。 总的来说,《题徐氏溪亭二首》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徐氏溪亭美景的触动以及应酬等方面的原因。
诗词关键字: 垂帘 出水 自有
相关诗词
  • 1
    [唐]
    君不见古来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
    藕丝挂身在虚空,欲落不落愁杀人。
    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灰烬。
    淮王身死桂枝折,徐氏一去音书绝。
    行路难,行路难,生死皆由天。
    秦皇汉武遭下脱,汝独何人学神仙。
    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砂作饭岂堪吃。
    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行路难,行路难,何处是平道。
    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觉君颜色好。
    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
  • 2
    [宋]
    君家仙馆带林塘,气象清新志趣长。
    千里客来如海若,一楼诗静透文光。
    门闾旌表芝兰贵,科第联芳桂籍香。
    帝里词人多景慕,愿题诗句满修篁。
  • 3
    [宋]
    阴阳变化万物从,其间至神惟真龙。
    庸夫俗眼不得见,或跃或潜无定迹。
    后来高士探元窟,素缣摹画求形容。
    在昔擅名能几人,争为妍巧夸殊力。
    东朐徐氏奋奇趣,俊笔醉挥欺古风。
    为余好事辄写寄,老鳞苍鬣惊盲聋。
    怒抟沧海喷白浪,暗拖暮雨横长空。
    双双头角战初罢,奔腾半没寒云中。
    只恐霹雳生坐上,扑牙活动拿寰穹。
    轩昂当世称独步,贵臣褒誉闻宸聪。
    黄金扇成争进入,雄声一日喧深宫。
    从此毫端愈珍重,千岁万岁传无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