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我缸无储粟,世累如缀缨。
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
鳞差四百指,羽惯啼饥声。
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
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
傥有故人问,但如诗所称。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 首联“我缸无储粟,世累如缀缨。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诗人直言自己生活贫困,连粮食都没有储存,仿佛世间的繁琐事务都与他无关,就像系在颈上的缨带,随时可以取下。读书虽然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但现实生活中的温饱问题却无法解决。这一联直接揭示了诗人生活的困境和无奈。 颔联“鳞差四百指,羽惯啼饥声”,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鱼鳞和鸟羽,形容它们在饥饿的叫声中挣扎。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也揭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 颈联“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困境,认为上天并不是专门与自己过不去,而是外界的种种压力让他感到无奈。这里的“客气”指的是世间的压力和困难,诗人试图通过自我安慰来调整心态。 尾联“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傥有故人问,但如诗所称”,诗人表示不能像计然那样治理国家,只能效仿陶渊明回归自然,如果有故人问起,他只会如诗中所称颂的那样回答。这里既有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人的反思和自我安慰,展现了他的坚韧和乐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社会的无奈和感慨,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是宋朝诗人朱翌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事件和朱翌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在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受战争破坏。不久,汴京沦陷。朱翌为了逃避战乱,携带家人南逃,先后到达淮海地区、金陵、江西,最后南下广东,避乱于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诗是他在金兵南侵后的感时抒愤之作,大约写于建炎晚期(公元1129年—1130年)他在江南避难,舟行长江时。诗中借古讽今,抒发了他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诗词关键字: 能事 故人 不可
相关诗词
  • 1
    [唐]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2
    [唐]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 3
    [元]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落冷,胭脂井坏寒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