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调歌头·苦苦谁知苦》

苦苦谁知苦,难难也是难。
寻思访道,不知行过几重山。
吃尽风﹀雨︽,那见霜凝雪冻,饥了又添寒。
满眼无人问,何处扣玄关。
好因缘,传口诀,炼金丹。
街头巷尾,无言暗地自生欢。
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
未下飞升诏,且受这清闲。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一位修行者的生活和心态,表达了对于修道生活的热爱和坚韧。 首先,诗的首句“苦苦谁知苦,难难也是难”,直接点出了修道生活的艰难和苦涩,然而这种苦难对于修道者来说,并不是他们所要逃避的对象,而是他们需要去面对和接受的。这样的描述体现了修道者的坚韧和决心。 接着,“寻思访道,不知行过几重山”,这句话表达了修道者对于求道的执着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勇攀高峰,去探寻那道之真谛。 “吃尽风﹀雨︽,那见霜凝雪冻”,这里形象地描绘了修道者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坚韧不拔,无畏无惧,无论风吹雨打,霜凝雪冻,都无法动摇他们的决心。 “饥了又添寒。满眼无人问,何处扣玄关”,这里进一步描绘了修道者生活的孤独和寂寥,他们常常面临饥饿和寒冷,无人问津,但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道路,寻找那通往玄关的道路。 “好因缘,传口诀,炼金丹”,这里表达了修道者对于求道的执着和对于炼制丹药的热情。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遇到好的因缘,得到口诀,炼制出金丹。 “街头巷尾,无言暗地自生欢”,即使在普通人眼中,修道者可能是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但在修道者看来,这种无言的寂静和暗地的自生欢愉正是他们追求的道之所在。 “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这句话描绘了修道者的外貌虽然衰老,但他们的心态却依然年轻、充满活力。这是对修道者精神世界的赞美。 “未下飞升诏,且受这清闲”,最后两句诗表明了修道者对于飞升的期待,但他们更享受当前的清闲生活。这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超脱和豁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修道者的生活和心态,表达了对坚韧、执着、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等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修道者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苦苦谁知苦》是宋朝诗人葛长庚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有关。葛长庚是一位道士,他对道教哲理和人生意义有着深入的探索。同时,他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在这首词中,葛长庚以“苦”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词中描述了人生的苦难和困境,也表达了作者对道教哲理的理解和追求。通过这首词,葛长庚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阅读相关诗词鉴赏文章。
诗词关键字: 重山 口诀 飞升
相关诗词
  • 1
    [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3
    [宋]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