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三月十九日作》

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
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
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
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记事为主,述写了诗人每年重九登高的活动,同时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首联“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概括了诗人每年重九登高的情景。登高之时,本是家人亲友团聚之机,然诗人孤身一人,强自登临,可见其形单影只、愁绪满怀。“独立南峰北向号”,这一句寓“静”于“动”之中,更具艺术感染力。因为秋风萧瑟,冷月无声,“南峰北向号”而无应,更能见出诗人之凄凉身世。 颔联“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句意甚丰。诗人登高远望,但见原野之上,黑云密布,天色昏暗;俯视山下,满眼是黄土一片。这两句写诗人登高所见凄惨之景,“漫野玄云”、“黄土我心”,以景写情,倍增其哀。 颈联“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从字面上看,“杨柳”似乎是虚写,写诗人因登高而感到杨柳也似牵愁惹绪,但也不尽然。诗人感伤自己青春不在,容颜无似,杨柳之所以牵愁惹绪,实是诗人愁思的流露。这一联表面上写的是杨柳,但通过诗人对杨柳的感受,却完全可以看出诗人自身的思想感情。同时,“沧浪鉴鬓毛”,这一句是写自己登高时,沧浪之水也映照自己的鬓发花白、容颜衰老。这就自然地引出尾联。 尾联“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表达了诗人思想中的潜意识,抒发了对于晚年的朋友不能相见的不幸遭遇的哀伤。“雪庵和尚”应是前辈登高者之典故。《岁寒堂诗话》载:李谪居六年作诗数卷赴举,发白气清,与登临之处俱是奇绝……遂哭而别去,去住须别题名,为吾弟子之恨……又雪庵和尚以文宗会乙科不第,不食而死,可为天下第一恨事。前辈恨事固然不同,然未及一朝,忽成两失,何况晚辈乎!故有“有谁同此恨”之叹也! 这首诗的境界高远而雄浑。前四句深寓悲愤之情,读来催人泪下;后四句感情转为激昂奔放,但仍是忧愤难平。此诗情真意切,动人心魄。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谓:“五言绝顶难工,工则逼真陶、杜。”此诗正逼真陶、杜之作。
创作背景
《三月十九日作》是清朝初期诗人方文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的三月十九日,这一天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殉国,明朝正式灭亡的日子。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诗人对明朝灭亡的哀悼,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新朝的抵触情绪。诗中充满了悲痛、愤慨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忠诚于故国的精神风貌。
诗词关键字: 漫野 鬓毛 北向
相关诗词
  • 1
    [明]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 2
    [清]
    野老难忘故国恩,年年恸哭向江门。
    南徐郭外三停棹,北固山头独怆魂。
    流水滔滔何日返,遗民落落几人存。
    钱生未死重相见,双袖龙钟尽血痕。
  • 3
    [近代]
    巨蠹圮天纲,势成土崩疾。
    思陵号恭俭,坐因流贼出。
    罪归亡国臣,茹恨殉社稷。
    至今万寿山,指点过者泣。
    杳杳歌太阳,峨峨瞰凝碧。
    尚书再集社,灵感到胸肊。
    分泪溢吟毫,三月十九日。
    兴亡一垤影,影中验得失。
    毋劳费天问,终卜立人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