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分类标签: 描写风
作品赏析
①大寒岁:数九隆冬,天寒地冻。②褐裘:以褐色面料做的皮衣。 ③?被:绸被。④无垅亩勤:不干农活。这几句是说,在这数九隆冬、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农民尤其辛苦。这时的我,住在温暖的房子里,深掩着门,寒风无法吹进,坐着的时候穿着裘皮衣,睡下盖着绸子被,坐卧都很暖和。既无饥冻之苦,又不下地干活,和那些严冬之下仍在辛苦干活的农人比较,我实在惭愧,我这算是什么样的人呢?在古代,一个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如此同情农民的疾苦,在好几篇诗作中,屡屡自剖自责,实难能可贵。--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十二月”。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诗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贾文昭)
诗词关键字: 竹柏 掩门 余温
相关诗词
  • 1
    [唐]
    夙驾出东城,城傍早霞散。初日照龙阙,峨峨在天半。
    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俯视趋朝客,簪珮何璀璨。
    而我送将归,裴回霸陵岸。北云去吴越,南雁离江汉。
    伊昔蹈丘园,翩翩理文翰。高谈闵仲叔,逸气刘公干。
    每言竹柏贞,尝轻朝市玩。山昼猿狖静,溪曛鱼鸟乱。
    宁止卧崆峒,直云期汗漫。圣君既理历,族士咸炳焕。
    矫首来天池,振羽泛漪澜。元淑命不达,伯鸾吟可叹。
    东去姑苏台,乃过陟阳馆。舍辔函关道,浮舟沧海畔。
    耳目旷暄凉,怀抱盈悲惋。沉沉青岁晚,霭霭秋云换。
    自言永
  • 2
    [宋]
    莫将牛弩射羊群,卧治何妨昼掩门。
    稍喜使君无疾病,时因送客见车轓。
    搔头白朆秋无数,闭眼丹田夜自存。
    欲息波澜须引去,吾侪岂独坐多言。
  • 3
    [宋]
    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
    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
    铜瓶取井水,已至尚余温。
    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璵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