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分类标签: 描写秋天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写别情,深婉含蓄。以结句为最妙,蕴藉而韵高,颇耐赏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说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 ,原来可以双飞同去 ,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现在“ 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
碧海,指海上神山;瑶台,《离骚》有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如今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鹊踏枝》的“欲寄采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更类乎《鹊踏枝》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 ,显得婉转含蓄 。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 ”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
比较起来 ,温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恐怕也失之显露了。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 。他性格“ 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象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究竟如何理解,读者自有分解。
诗词关键字: 瑶台 小字 思量
相关诗词
  • 1
    [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2
    [当代]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
    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它不住跟它跑。
    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
  • 3
    [当代]
    美誉留芳,臭名遗屁。
    千千万万书中记。
    张三李四是何人,一堆符号a加b。
    倘若当初,名非此字。
    流传又或生歧异。
    问他谁假复谁真,骨灰也自难为计。
  • 4
    [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5
    [现代]
    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几十秋。
    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
    姚黄瑰紫费评章,潮剧春花色色香。
    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