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蔡中郎坟》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分类标签: 怀古诗
作品赏析
【注释】:
  温庭筠的七律《过陈琳墓》,是寄慨遥深、文采斐然的名作,他的这首《蔡中郎坟》则不大为人注意。其实,这两首诗虽然内容相近,艺术上却各有千秋,不妨参读并赏。

  蔡中郎,即东汉末年著名文人蔡邕,曾官左中郎将,死后葬在毗陵尚宜乡互村(毗陵即今常州)。这首诗就是写诗人过蔡中郎坟时引起的一段感慨。

  首句正面写蔡中郎坟。蔡邕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到温庭筠写这首诗时,已历六七百年。历史的风雨,人世的变迁,使这座埋葬着一代名士的古坟已经荒凉残破不堪,只有那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它的周围。野花春的“春”字,形象地显示出逢春而发的野花开得热闹繁盛,一片生机。由于这野花的衬托,更显出古坟的零落荒凉。这里隐隐透出一种今昔沧桑的感慨;这种感慨,又正是下文“今日爱才非昔日”的一条引线。

  第二句暗含着一则故实。殷芸《小说》记载:张衡死的那一天,蔡邕的母亲刚好怀孕。张、蔡二人,才貌非常相似,因此人们都说蔡邕是张衡的后身。这原是人们对先后辉映的才人文士传统继承关系的一种迷信传说。诗人却巧妙地利用这个传说进行推想:既然张衡死后有蔡邕作他的后身,那么蔡邕死后想必也会有后身了。这里用“闻说”这种活泛的字眼,正暗示“中郎有后身”乃是出之传闻推测。如果单纯咏古,这一句似乎应当写成“闻说中郎是后身”或者“闻说张衡有后身”。现在这样写,既紧扣题内“坟”字,又巧妙地将诗意由吊古引向慨今。在全诗中,这一句是前后承接过渡的枢纽,诗人写来毫不着力,可见其艺术功力。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这两句紧承“中郎有后身”抒发感慨,是全篇主意。蔡邕生当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的时代,曾因上书议论朝政阙失,遭到诬陷,被流放到朔方;遇赦后,又因宦官仇视,亡命江湖;董卓专权,被迫任侍御史,卓被诛后,蔡邕也瘐死狱中。一生遭遇,其实还是相当悲惨的。但他毕竟还参与过校写熹平石经这样的大事,而且董卓迫他为官,也还是因为欣赏他的文才。而今天的文士,则连蔡邕当年那样的际遇也得不到,只能老死户牖,与时俱没。因此诗人十分感慨;对不爱惜人才的当局者来说,蔡邕的后身生活在今天,即使用尽心力写作,又有谁来欣赏和提拔呢?还是根本不要去白白抛掷自己的才力吧。

  这两句好象写得直率而刻露,但这并不妨碍它内涵的丰富与深刻。这是一种由高度的概括、尖锐的揭发和绝望的愤激所形成的耐人思索的艺术境界。熟悉蔡邕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具体遭遇的人,都不难体味出“今日爱才非昔日”这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哀。如果连蔡邕的时代都算爱才,那么“今日”之糟践人才便不问可知了。正因为这样,末句不是单纯慨叹地说“枉抛心力作词人”,而是充满愤激地说“莫抛心力作词人”。诗中讲到“中郎有后身”,看来诗人是隐然以此自命的,但又并不明说。这样,末句的含意就显得很活泛,既可理解为告诫自己,也可理解为泛指所有怀才不遇的士人,内涵既广,艺术上亦复耐人寻味。这两句诗是对那个糟践人才的时代所作的概括,也是当时广大文士愤激不平心声的集中表露。

  (刘学锴)
诗词关键字: 后身 词人 零落
相关诗词
  • 1
    [元]
    曹娥江主婆娑住。
    五月五水面迎父。
    蔡中郎幼妇碑阴,古刻荒云深雨。
    夏侯瞒智肖杨修,强说不多来去。
    怕文章泄漏风光,谜语到难开口处。
  • 2
    [唐]
    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磨绝妙词。
    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
  • 3
    [宋]
    饮不过一瓢,食不过一箪,田夫亦不改其乐,而夫子不谓之能贤,何也。
    颜渊当首出万物,而奉以四海九州,而享之若是,故曰人不堪其忧。
    若余之於山泽,鱼在深藻。
    鹿得丰草,伊其野性则然。
    盖非抱陆沈之屈,怀迷邦之宝。
    既不能诗成无色之画,画出无声之诗。
    又白首而不闻道,则奚取於似摩诘为。
    若乃登山临水,喜见清扬,岂以优孟为孙叔敖,虎贲似蔡中郎者耶。
  • 4
    [宋]
    江岸今多啮,城居昔屡焚。
    市人半伧父,竖子亦将军。
    蛟哭金洲雨,猿啼玉观云。
    周郎坟土上,回首泪成痕。
  • 5
    [明]
    缥渺高楼倚日曛,万山寒色大江分。
    横天中断疑为雨,截海东来半是云。
    老尉亭侵龙女庙,官奴城对鲍郎坟。
    登临细数前朝事,谓有黄晟领冠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