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谈

曹操的谋士荀攸,为何会被后世歪曲形象?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不少能人异士,这其中自然包括诸如郭嘉、贾诩这样的谋士,而这些谋士当中,最厉害的却是一个很多人不怎么了解的人物,荀攸。荀攸为人低调,在当时的情况下,或许也不怎么为人所知,到了后世就更不用说了,尤其《三国演义》,张冠李戴是常事。那么,为什么荀攸的历史功绩总会被后人扭曲歪解呢?

曹操的谋士荀攸,为何会被后世歪曲形象?

荀攸默默无名,第一怪罗贯中。明明是曹操家的谋主,首席谋士是也,曹操所谓:“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结果罗贯中坑去了不少。导致《三国演义》里,荀攸戏份极少。比如荀攸劝曹操别打张绣,免得张绣和刘表勾结,曹操不听,事后如荀攸所料,曹操跟荀攸道歉了——这个被坑了。

比如水淹下邳,明明是荀攸与郭嘉主谋,到《演义》里就变成荀彧和郭嘉主谋了。比如是荀攸画策突袭白马,斩了颜良——这功劳全被关羽一人吃了。比如斩文丑时,荀攸和曹操著名的心有灵犀互相微笑——这个也被关羽的荣耀遮盖了。比如许攸来投,诸将怀疑,只有贾诩和荀攸劝曹操去袭乌巢;之后张郃投降,曹洪不肯收纳,只有荀攸判断可以收纳——这些全被罗贯中吃了。

曹操的谋士荀攸,为何会被后世歪曲形象?

简而言之,荀攸所有的名策略,要么被罗贯中凭空吃了,要么被罗贯中另外捧个人(郭嘉、关羽)出来遮盖了。荀攸默默无名,第二怪他小叔叔。很多人知道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未必知道荀攸比他叔叔大六岁呢。荀攸的小叔叔太有名了,导致许多事儿都压住了荀攸。多少人还把荀攸的事儿归到他叔叔头上了?实际上,大家都有个习惯思维:三国那么多同姓出没的,只当一个人记。吕旷吕翔、袁熙袁谭,诸如此类的打架。我估计马玩马铁马休分得清楚事迹的都少呢……荀攸默默无名,第三怪他这姓氏。多少人都把荀彧读成狗货,把荀谌读成狗甚?太生僻啦,客观上限制了名字的流传。荀攸默默无名,第四怪历代绣像画册+今日的漫画+游戏。

曹操的谋士荀攸,为何会被后世歪曲形象?

众所周知,三国人物的形象塑造,许多来自于光荣三国;而光荣三国最初模板,比如五代之前,都来自中国的连环画;比如关羽的冠、张飞的巾、马超的盔、邓艾的毡笠。而这些形象,又多半来自历代绣像。在绣像里,荀攸和荀彧都是苦哈哈脸谋士,远不如郭嘉白净帅气,这就丢了分了。

更要命的是游戏设定,通常把荀攸设定为一个“曹操谋士群里智力排第三”的货,除了三国志给了神技外,基本无特殊存在感,跟他叔叔作用大大重叠。更糊涂啦。尤其坑人的是,荀攸在早期剧本里还跟过董卓呢,不是曹操开始就能使唤的,所以大家对他的熟悉度怕还不如曹纯曹休。

相关杂谈
  • 1
    三国后期其实也涌出了大量人才,只不过在三国演义里前期的基奠者光芒太过耀眼所以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他们。今天就来讲讲其中一位被低估的武将文鸯。要说文鸯的成就可能不低于关羽,光是把司马师吓死就已经可以名垂青史了,而且文鸯也算是用勇有谋的人才,虽然晚年的结局惨了一点,但是战功还是显赫的。
  • 2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直到袁绍这一代还享有很高的权利。袁绍集结力量讨伐董卓后原本最后希望击败曹操完成统一,但是当时的袁绍却犯了很多知名的错误,导致最不能输的官渡之战惨败给曹操。其实袁绍原本有多次机会铲除异己,当时袁绍坐拥几十万兵马,但是战略上和用人上都犯了大错,导致人心不齐一攻就破,人多并不能保证一定获胜啊。
  • 3
    荀彧和荀攸都是曹操身边非常重要的谋士,那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一些呢?如果从出谋划策的次数和成功率来说应该还是荀攸更厉害一些,只是荀攸年纪比荀彧大一些。曹操还专门为荀攸创造了一个成语,夸赞荀攸做事非常缜密,令人放心。如果荀彧不那么执着汉朝的话,说不定也不会被曹操逼死,以后能立功的机会也多出许多。
  • 大家肯定都发现了,三国演义中蜀国虽然是实力最弱的,但是蜀国里的人物绝对是最出名的,从蜀国出来的武将知名度和实力都是最高的,当然这是罗贯中个人的意愿。但是我们客观分析一下就能发现有些人的确是被高估了,可能真实实力并没有那么的强,从战绩来看的话很多不知名的将领可能才是最大的boss。
  •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有些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在描写,并没有参照正史内容,所以这就导致可能我们对很多人都有一定的误解,其实这些人物都是三国时期被低估的人才。蒋干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蒋干在三国是非常有名的名士和辩论家,口才天下无双,但是到了罗贯中的笔下蒋干就成了一位丑角。当然这些人物多多少少也是有些被埋没的成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