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kuì hèn
繁体字:愧恨
英语:ashamed and remorseful; remorseful
意思: 1.惭愧怨恨。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光心气怏怏,常有愧恨之色。” ▶《晋书•王浑传》:“﹝王浑﹞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 2.惭愧悔恨。 ▶《太平广记》卷二六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叶法善》:“其僧愧恨,赴海而死。” ▶宋·叶适《<罗袁州文集>序》:“余笑曰:‘罢是,则门户冷落,患复不亟尔。’达文
详细释义:因羞愧而生恨。儒林外史?第四十回:『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造句:后虽性不妒忌,时有愧恨之色。刘邦愧恨不已,亲自为萧何松绑。一为乌所误,愧恨去不睹。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
首字母缩写:kh
【拼音】kuìhèn
1、 此节未及呈于殿下,而为元熙窥察,愧恨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