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lì zǐ
繁体字:笠子
意思:箬笠。 ▶唐·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清·周亮工《南溪陈克兴以所着诗文见示赋此奉赠》:“青霞笠子白云裳,败砚残书意莫当。”
解释:1.箬笠。
详细释义:长宽皆为二尺四寸的高帽,上用黑绢蒙覆。古时为舆隶、轿夫等所戴。唐?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头戴一顶毡笠子,身穿箭衣,腰插弹弓一张,脚下黄牛皮靴。』
造句:]字历山,号笠子,江苏无锡人。台顶有北宋宣和年间建的笠子塔。一色石姜蕉笠子,不须绿箬衬青蓑。欣∶『笠子下拶破洛浦,
首字母缩写:lz
【拼音】lìz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