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má hú
繁体字:麻衚 意思: 1.传说中人名。说法不一,以残暴着称。民间习用以恐吓小儿。 ▶《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今以为故事。”一说,为隋将军麻祜(叔谋)。 ▶唐·颜师古《隋遗录上》:“﹝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濬黄河入汴隄,使胜巨舰。 ▶叔谋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 详细释义:1.传说中的坏人,用来吓唬啼哭中的小孩。唐?李匡义?资暇集?卷下?非麻胡:『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或称为『麻虎子』?『马虎子』。 1.面麻多髯?形貌丑陋,看起来不清爽。说郛?卷三十四?漫笑录:『毗陵有成郎中,宣和中为省官,貌不扬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曰:「我女如菩萨,乃嫁一麻胡。」』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mh
【拼音】máh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