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míng xíng
繁体字:明刑 意思: 1.明确的法令。 ▶《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毛传:“刑,法也。” ▶《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 2.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 ▶《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 ▶郑玄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邪恶之状,着之背也。” 详细释义:1.古代一种刑罚。将犯人去其冠饰,书其罪状于背。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 2.明确的法令。后汉书?卷四十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 刑。』
造句: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在山麓,祀明刑科给事中叶福。其三,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罔敷求先王(13),克共明刑(1 首字母缩写:mx
【拼音】míngxí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