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鸣蜩

读音:míng tiáo

繁体字:鳴蜩

意思:(鸣蜩,鸣蜩)
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余,翅色赭褐,脉黄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鸣器小而成卵圆形,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
  ▶《诗•豳风•七月》:“四季秀葽,五月鸣蜩。”
  ▶毛传:“蜩,螗也。”
  ▶孔颖达疏:“《方言》曰:楚谓蝉为蜩,宋·卫谓之螗,陈·郑谓之蜋蜩,秦·晋谓之蝉。是蜩、蝉一物方俗异名耳。”
  ▶宋·范成大《初归石

解释:1.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馀,翅色赭褐,脉黄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鸣器小而成卵圆形,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

详细释义:秋蝉的别名。见『秋蝉』条。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mt

【拼音】míngtiáo

【鸣蜩开头的诗词】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七夫人合五首》
鸣蜩惊早夏,◇草及良辰。
共荐菖华酒,君王寿万春。
【包含鸣蜩的诗词】
《秋夜二绝句》
何处鸣蜩不可怜,霜闺摇落夜无眠。
题残纨扇光疑月,多少人间不共圆。
上一篇
鸣唤
下一篇
鸣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