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nán sī
繁体字:南司 意思: 1.南北朝时南朝御史臺在尚书省之南,称南臺,因称南臺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梁书•江淹传》:“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勐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 ▶《南史•何敬容传》:“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张绾奏敬容协私罔上,合弃市。” ▶《通典•职官六》:“自齐、梁皆谓御史中丞为 解释:1.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2.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详细释义:1.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别称。专职监察?弹劾。梁书?卷十四?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2.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南面,故称为『南司』。旧唐书?卷一六七? 宋申锡传:『会内官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 议。今卒然如此,京师企足自为乱矣。」』
造句:同年又置广南司,设巡检驻此。散馆后,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唐初属南司州,后州废,属黄州。后因析建南司马庄而更今名。 首字母缩写:ns
【拼音】náns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