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pī lín
繁体字:披鱗
意思:(披鳞,披鳞)比喻犯颜直谏,触怒帝王。 ▶唐·皇甫澈《赋四相诗•中书令钟绍京》:“谋猷叶圣朝,披鳞奋英节。” ▶明·袁宗道《封知县刘公墓志铭》:“夕郎矫矫,名重披鳞。” ▶明·蔡汝楠《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披鳞蹈镬,朝士夺色。”参见“批逆鳞”。
造句:根茎披鳞片,干时呈纤维状。肠子变成一条满身披鳞甲的大蛇。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体长圆柱形,头上披鳞。
首字母缩写:pl
【拼音】pīl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