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pō cí
繁体字:頗辭
意思:(颇辞,颇辞)不正之辞,邪说。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史记志疑》:“最谬者辨禹无葬会稽事一条,尽翻《国语》、《管子》、《墨子》、《吴越春秋》、《越绝书》、《水经注》及本书之说,而独据《论衡》之颇辞,杜注《左传》涂山之孤解,谓禹时会稽在荒外,何由巡狩至此?”
解释:1.不正之辞,邪说。
造句:碑文后署“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撰,大历六年(771年)夏六月刻”,从撰文到刻碑,过去了整整十年光阴,只是这时的元结似乎不再像当年那样激动了,刻碑前夕所增的颂文末尾六句稍显勉强,“末篇三章颇辞费,笔力未能复铿锵”。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史记志疑》:“最谬者辨禹无葬会稽事一条,尽翻《国语》、《管子》、《墨子》、《吴越春秋
首字母缩写:pc
【拼音】pǒc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