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qī zhòng
繁体字:七眾 意思:(七众,七众) 佛教按受戒程度和修行方式将信徒划分为七种。其中出家五种,在家二种,合称七众。 ▶《大智度论》卷十:“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余五众是出家。”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七众攀号,哀踰青树。” ▶唐·道宣《统略凈住子凈行法门序》:“以三归七众,制御情尘。” 解释:1.佛教按受戒程度和修行方式将信徒划分为七种。其中出家五种,在家二种,合称七众。
造句:七众数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吴宫衰草千秋梦,毗舍双林七众悲。(暗行七众之一星运君)。佛教徒有四众和七众之分。 首字母缩写:qz
【拼音】qīzhò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