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敲搒

读音:qiāo péng

繁体字:敲搒

意思:亦作“敲榜”。
 
 1.笞打。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姦偷。”
  ▶清·姚世钰《吴兴太守行》:“民实畏官府,民岂甘敲搒。”
 
 2.指刑杖。
  ▶宋·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搒间。”
  ▶宋·苏辙《送李钧郎中》诗:“敲榜满前但长啸,簿书堆案常清谈

解释:1.亦作"敲榜"。 2.笞打。 3.指刑杖。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qb

【拼音】qiāopéng

【包含敲搒的诗词】
《赋张袁州隐斋三首》
少时见敲搒,濈濈背欲汗。
及壮事州县,稍稍觉不惮。
由来只一心,今昔非异见。
君子远庖厨,夫岂恶刍豢。
长恐恶今熟,此道出无间。
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办。
君侯退归来,此意却无限。
上一篇
敲剥
下一篇
敲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