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rán kǒu
繁体字:髯口
英语:artificial beard or whiskers worn by traditional opera actors
意思: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鬚。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 ▶《北京晚报》1983.2.25:“趟马时他右手绕马鞭,左右甩鞭,勒马,两层水袖不散,髯口(鬍子)不乱。” ▶《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怎么不戴髯口就上去啦。” ▶《新民晚报》1968.8.7:“戴上了黑三髯口,会影响他引吭高歌吗?”
详细释义:国剧演员所挂的假胡须。用头发或马尾等制成。
造句: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则为五绺)髯口为其主要标志。髯口是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髯口,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
首字母缩写:rk
【拼音】ránkǒu
1、 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