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rǎn hàn
繁体字:染翰
意思: 1.以笔蘸墨。翰,笔。 ▶晋·潘岳《<秋兴赋>序》:“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 2.指作诗文、绘画等。 ▶南朝·宋·谢惠连《秋怀》诗:“宾至可命觞,朋来当染翰。” ▶《魏书•崔玄伯传》:“玄伯自非朝廷文诰,四方书檄,初不染翰,故世无遗文。” ▶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赠诗焉敢坠,染翰欲无聊。” ▶宋
解释:1.以笔蘸墨〔,笔。 2.指作诗文﹑绘画等。 3.指写字。 4.指书写的墨迹。
详细释义:取笔蘸墨书写。文选?潘岳?秋兴赋:『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梁书?卷四十一?萧介传:『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
造句:乙酉兵戈抢攘中,尚杜门染翰。聊染翰以寄怀,用垂示于来哲。用濡毫以染翰,志所见而徘徊。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染翰临池。
首字母缩写:rh
【拼音】rǎnhàn
1、 他奋笔疾书,飞文染翰,顷刻檄文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