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ān zhì
繁体字:三至
意思: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 ▶《荀子•议兵》:“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杨倞注:“至谓一守而不变。” ▶《大戴礼记•主言》:“曾子问:‘敢问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说,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2.《战国策•秦策二》:“
解释: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 2.《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
造句:十四行,行十三至二十六不等。合猪小肠炖服,连服三至五次。荚果矩形,内有种子三至四粒。](一七二三至一七九九)僧。
首字母缩写:sz
【拼音】sān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