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shēn jǐng
繁体字:申儆 意思:儆戒;训戒。 ▶《左传•宣公十二年》:“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三月,甲子,下诏申儆官吏,求直言。” ▶《清史稿•礼志十二》:“诏以易名之典,不容冒滥,严切申儆,且下培敬吏议。” ▶邹韬奋《抗战以来》五:“若任其摩擦,勇于私斗,必怯于公战,敌人与汉奸之所喜,即仁人志士之所忧,应由政府申儆全国。” 解释:1.儆戒;训戒。
造句:逾月,到官,日讨军士而申儆之。尔守臣有土有民,宜申儆国人,保固封守。又言边备,谓“当申儆军实,以起积玩之势。”表示要“下诏以陈轮台之悔,益 首字母缩写:sj
【拼音】shēnjǐ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