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hí cì
繁体字:食次
意思: 1.就食之时。 ▶《法苑珠林》卷五三:“皇帝当此十月之内,每因食次于齿下得舍利;皇后亦然。” 2.食品。多指酒菜、点心之类。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五:“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书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宋·吴自牧《梦粱录•酒肆》:“有一等直卖店,不卖食次下酒,谓之‘角球店’。” ▶《水浒传》
解释:1.就食之时。 2.食品。多指酒菜﹑点心之类。
详细释义:食品、菜肴。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酒肆:『有茶饭店,谓兼卖食次下酒是也。』喻世明言?卷三十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谏议实时教安排酒樽食垒,暖荡撩锅,办几件食次。』
造句:《食次》是我国一本古烹饪书。《食次》究竟为何书,尚不清楚。食次进鳖,概取其小者,烹调尽美。衣巾紫华冷,食次白芝寒。
首字母缩写:sc
【拼音】shíc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