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shí zū
繁体字:食租 意思: 1.享用所管辖地区或封邑的赋税。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裴松之注引三国·晋·王沈《魏书》:“重名号侯爵十八级……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皆不食租。” 2.指地主收取田租剥削农民而生活。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呀!这是命中注定的,食租的久久是食租,耕田的久久是耕田。” 解释:1.享用所管辖地区或封邑的赋税。
2.指地主收取田租剥削农民而生活。
造句: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诸侯独得食租税,夺之权。封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首字母缩写:sz
【拼音】shíz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