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hí niú
繁体字:食牛
意思:《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明·李东阳《题杜日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清·黄遵宪《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当时乳虎气食牛,众作蝉噪嗤谯啁。”参见“吞牛
解释:1.《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造句:食牛、羊肉时,须经阿訇宰杀。不食牛马,不特杀,似为得中。寄身白发之下,送怀食牛之岁。此外,醮坛中人尤应忌食牛肉。
首字母缩写:sn
【拼音】shíni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