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史识

读音:shǐ shí

繁体字:史識

意思:(史识,史识)
修史的见识。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刘有史学,无史笔;有史裁,无史识也。”
  ▶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四》:“以为中世纪在文化上,不能算黑暗和停滞,以为罗丹的出现,是再兴戈谛克的精神:都可以见作者的史识。”

解释:1.修史的见识。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ss

【拼音】shǐshí

【包含史识的诗词】
《白沟河》
昔时张叔夜,统兵赴勤王。
东都一不守,羸马迁龙荒。
适过白沟河,裂眦须欲张。
绝粒不遄死,仰天扼其吭。
群臣总奄奄,一土垂天光。
读史识其他,抚卷为凄凉。
我生何不辰,异世忽相望。
皇图遘阳刀,天堑满飞堭。
引兵诣阙下,捧土障澜狂。
出使义不屈,持节还中郎。
六飞独南海,金钺将煌煌。
武侯空威心,出狩惊四方。
吾属竟为虏,世事吁彼苍。
思公有奇节,一死何慨慷。
江淮我分地,我欲投沧浪。
沧浪却不受,中原行路长。

【用史识造句】

1、两者从不同侧面程度不一地反映出王劭如实求真的史识,这有助于增进对隋代史学的认识。

上一篇
史钞
下一篇
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