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shū sú
繁体字:殊俗 意思: 1.风俗、习俗不同。 ▶《<诗>大序》:“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胡惠生《南游吟》:“蛮语生乡感,殊俗惹客愁。” 2.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汉·贾谊《过秦论上》:“始 解释:1.风俗﹑习俗不同。
2.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3.异于流俗。 详细释义:1.习俗相异。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2.习俗相异的边远地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 3.异于一般人。宋书?卷九十二?良吏传?江秉之传:『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
造句:宏伟震于殊俗,奇绝亘于千古。翼性持法严,不得殊俗之欢心。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 首字母缩写:ss
【拼音】shūs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