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sī kòu
繁体字:司寇 英语:minister of justice 意思:I 官名。 ▶夏·殷已有之。 ▶周为六卿之一,曰秋官大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春秋列国亦多置之。 ▶孔子尝为鲁司寇,因与季氏不合而去。 ▶清时别称刑部尚书为大司寇,侍郎为少司寇。 ▶唐·张说《唐西臺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夫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随时,屈伸以义,去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 解释:古代官名。管理刑事。 详细释义:1.职官名。周礼秋官有大司寇,为六卿之一,掌理刑狱。后世称刑部尚书为『大司寇』,侍郎称为『少司寇』。 2.一种刑罚。将罪犯发往边疆,以防御外寇。后汉书?卷五十六?张?传:『帝乃悟, 减腾死罪一等,余皆司寇。』 3.复姓。如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司寇惠子。
造句: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任中都宰。司寇掌邦禁,诘奸慝16,刑暴乱。③大司寇秦公首荐吴江徐灵胎。孝闵帝践阼,拜柱国、大司寇 首字母缩写:sk
【拼音】sīkò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