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ǒng rán
繁体字:悚然
英语:terrified; horrified
意思: 1.惶恐不安貌。 ▶《三国志•吴志•孙霸传》:“顷闻二宫并绝宾客,远近悚然,大小失望。”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杜少陵诗云:‘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之意也。士大夫诵此,亦可以悚然惧,恻然思矣。”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摺:“赤律律起一阵劣风,劣风,不由人不悚然惊,凛然恐。”
解释:惧怕的样子毛骨悚然|面露悚然之色。
详细释义:恐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也觉悚然,毛发皆竖。』亦作『悚悚』。
造句:看到死人吓得他毛骨悚然。令人心惊胆寒,毛骨悚然。那一个字“家”使她悚然。那是一种悚然戒备的感觉。他看见尸
首字母缩写:sr
【拼音】sǒngrán
1、 那个鬼故事听得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