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ǒng tì
繁体字:悚惕
意思: 1.恐惧;惶恐。 ▶汉·焦赣《易林•遯之随》:“使民不惧,安无悚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城南依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余仞,临之者感悚惕焉。”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 ▶清·吴伟业《松鼠》诗:“侧目仍盱睢,奉头似悚惕。” 2.常用为奏章或书信中的套语。
解释:1.恐惧;惶恐。 2.常用为奏章或书信中的套语。 3.警惕。 4.敬畏。
详细释义:惊惶恐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城南倚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余仞,临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晓得冤孽见在面前了。』
造句:而沿江沿海,号火疾驰,观者悚惕。抚衷怀惭,不胜悚惕!外廷悚惕,以言为戒。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轻献瞽言,伏增悚惕。
首字母缩写:st
【拼音】sǒngt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