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ù mǎng
繁体字:宿莽
意思: 1.经冬不死的草。 ▶《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王逸注:“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 ▶唐·独孤及《垂花坞醉后戏题》诗序:“道士张太和伐薪为堰,封土以壅浍,余亦命薙氏治芜秽而戋宿莽。” ▶清·史震林《高阳臺》词:“垄头宿莽堪哀,有青青细草,禁得霜摧。” 2.特指墓前野草。
解释:1.经冬不死的草。 2.特指墓前野草。 3.借指死亡。 4.卷施草。
详细释义:1.古时因卷施草抛不死,故称为『宿莽』。尔雅?释草?邢?m疏:『卷施草一名宿莽,拔其心亦不死也。』楚辞?屈原?离骚:『朝搴?之水兰兮,夕揽洲之宿莽。』2.来年的草。
造句:高坟郁为荒楚,丘陇化为宿莽。彼人代兮已远,账宿莽兮成墟。职贡纳其包匦,离骚咏其宿莽。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首字母缩写:sm
【拼音】sùm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