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惕然

读音:tì rán

繁体字:惕然

意思:
 1.惶恐貌。
  ▶《晏子春秋•杂上九》:“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闻之,不待时而入见景公,公汗出惕然。”
  ▶汉·刘向《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齐,齐王闻之,惕然而恐。”
  ▶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

解释:1.惶恐貌。 2.忧虑貌。 3.警觉省悟貌。

造句:”公闻而惕然悔惧,木立若偶。安乐侯惕然,带同其他王子回去。”由是其下惕然,无复言者。聂惕然赤蹲,并无敢左右袒。

首字母缩写:tr

【拼音】rán

【包含惕然的诗词】
《杂诗》
木棉初种时,其子皆露天。
意在衣被人,不肯为人怜。
我行忽见之,三叹心惕然。
感此复再拜,草中有大贤。
丈夫生宇内,岂止图自全。
鹑衣瓮牗下,措意在八埏。
杯水虽至微,味亦同深渊。
泰山非不高,远视等一卷。
但使志今存,何必快目前。
惜哉彼下士,白发守遗编。
上一篇
蹄囓
下一篇
軆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