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tì rán
繁体字:惕然 意思: 1.惶恐貌。 ▶《晏子春秋•杂上九》:“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闻之,不待时而入见景公,公汗出惕然。” ▶汉·刘向《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齐,齐王闻之,惕然而恐。” ▶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 解释:1.惶恐貌。
2.忧虑貌。
3.警觉省悟貌。
造句:”公闻而惕然悔惧,木立若偶。安乐侯惕然,带同其他王子回去。”由是其下惕然,无复言者。聂惕然赤蹲,并无敢左右袒。 首字母缩写:tr
【拼音】tìr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