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裼袭

读音:tì xí

繁体字:裼襲

意思:(裼袭,裼袭)

 1.古代礼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不裼,谓之袭。盛礼以袭为敬;非盛礼以裼为敬。
  ▶《礼记•表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
  ▶郑玄注:“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为敬,或以袭为敬。礼盛者,以袭为敬,执玉龟之属也;礼不盛者,以裼为敬,受享是也。”
  ▶孔颖达疏:“行礼之时,礼不盛者,则露见裼衣;礼盛之时

解释:1.古代礼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不裼,谓之袭。盛礼以袭为敬;非盛礼以裼为敬。 2.指穿着礼服。

造句:出入导从张盖重,仪文裼袭礼虔恭。簋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王好善意思朝宗,愿比内郡依华风;出

首字母缩写:tx

【拼音】

上一篇
涕滂
下一篇
逖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