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tōng zhì
繁体字:通誌 意思: 1.表达意趣志向。 ▶《晋书•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2.犹通史。自宋·郑樵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 3.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歷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 ----------------------------- 解释:书名。南宋郑樵著。二百卷。综合历代历史资料写成的通史。上自三皇、下至隋唐。分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其中二十略”为本书精华。 详细释义:1.各省的志书称为『通志』。如江苏通志、湖南通志等,以别于县志而言。 2.通达其意。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 3.书名。宋郑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体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以详述历代的文物制度著称。采摭浩博,议论亦多警辟,至今资为考镜。后人以此书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造句: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之地。作有《湖南通志、书林藻鉴》。雍正时聘我?修《江南通志》。清代共修有三部《畿辅通志》。 首字母缩写:tz
【拼音】tōng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