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wài tíng
繁体字:外廷 意思:亦作“外庭”。 国君听政的地方。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乡者僕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 ▶唐·贾岛《赠翰林》诗:“清重无过知内制,从前礼绝外庭人。” ▶《新唐书•刘季述传》:“方寒,公主嫔御无衾纩,哀闻外廷。” ▶宋·周密《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朕无不可,第恐外庭有语,宜密速为之。”
解释:1.亦作"外庭"。
2.国君听政的地方。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
造句:不仅供应内廷,而且供应外廷。皆中禁之秘陈,岂外廷之能晓?太监王振独主亲征,不与外廷议。皆朕信任之人,何外廷怨恨乃尔 首字母缩写:wt
【拼音】wàití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