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wài fān
繁体字:外藩 英语:vassal state 意思: 1.有封地的诸侯王。亦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吏。 ▶《晋书•礼志上》:“哀帝以外藩援立。” ▶《宋史•孝宗纪赞》:“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继大统,而能尽宫庭之孝,未有苦帝。”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一•邱侍郎献谀》:“邱竟以外藩再斥,盖两番贡谀,皆不得厚偿。” 2.外部的屏藩。 ▶《三国志•魏志•陈矫传》:“矫说太祖曰 详细释义:1.属地。北史?卷四十七?袁翻传:『若婆罗门能自克厉,使余烬归心,收离聚散,复兴其国者,乃渐令北转,徙度流沙,即是我之外藩。』 2.有封地的诸侯王。晋书?卷十九?礼志上:『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称亡秦,惑误朝议,遂尊恭皇,立庙京师。』宋史?卷三十五?孝宗本纪三?赞曰:『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继大统,而能尽宫庭之孝,未有若帝。』 3.外国。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盖本朝龙兴之初,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蒙古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羁縻外藩。』 4.清代称蒙古、西藏
造句:摘要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地区后,将归附的少数民族分为“内藩”和“外藩”两部分,对后者,清朝实行了与内地少数民族截然不同的羁縻笼络政策,主要包括强调和保持中亚藩属各部与清朝的藩属关系;不设官里守,不干涉其内部事务;不介入各部之间的纷争;实行贡赐性质的绢马贸易几个方面。 首字母缩写:wf
【拼音】wàifā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