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外吏

读音:wài lì

繁体字:外吏

意思:
 1.指在外应值之吏。
  ▶《汉书•翟义传》:“立(刘立)持酒肴谒丞相史,对饮未讫,会义﹝翟义﹞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立语言自若。”
  ▶《后汉书•彭宠传》:“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着床,告外吏:‘大王斋禁,皆使吏休。’”
 
 2.指朝臣。
  ▶清·侯方域《宦官论》:“岂内臣皆贤,而外吏皆不肖哉?”
 
 3.指地方官

解释:1.指在外应值之吏。 2.指朝臣。 3.指地方官。 4.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与"京吏"相别。

造句:,不乐为外吏“为由,自请调京。僖宗朝,内制袍千领,赐塞外吏士。起自外吏,诸翰林多不服。外吏有书吏、承差、典吏、攒典

首字母缩写:wl

【拼音】wài

【包含外吏的诗词】
《最高楼·知君久》
知君久,勘破得名关。
未老得先闲。
今年最喜吟身健,生朝更觉酒肠宽。
且随家,将秫种,买花看。
门外吏、催科无一迹。
窗下客、谈诗常经日。
儿玉树,弟金兰号友兰。
华堂举案齐眉乐,锦天歌客笑声欢。
问何如,福东海,寿南山。
上一篇
外朗
下一篇
外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