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wēi chí
繁体字:逶遲
意思:(逶迟,逶迟) 1.弯曲下垂貌。 ▶《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忘忧之馆,垂条之木。枝逶迟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 2.遥远貌。 ▶唐·王维《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诗:“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 ▶赵殿成注:“毛苌《诗传》:逶迟,歷远之貌。” ▶清·赵翼《蒋畤南致政后特诏起总督漕运淮堧相晤敬赋奉呈》
解释:1.亦作"逶遟"。亦作"逶遷"。 2.弯曲下垂貌。 3.遥远貌。 4.徐行貌;徘徊貌。 5.颓靡衰弱貌。
详细释义:徐行的样子。文选?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造句: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逶迟与凝滞对举,意义相近。枝逶迟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首字母缩写:wc
【拼音】wēic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