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xiāo sà
繁体字:蕭颯
英语:desolate; bleak
意思:(萧飒,萧飒) 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陈羽《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飒风生斑竹林。” ▶宋·王安石《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飒水潺湲。” ▶清·纳兰性德《唐多令•雨夜》词:“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2.萧条冷落。 ▶唐·杜甫《相从歌赠严二别驾》:“成都乱罢气萧
解释: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2.萧条冷落。 3.稀疏;凄凉。 4.萧洒自然。
详细释义:秋风劲瑟。唐?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唐?张乔?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造句: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例: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萧飒古仙人⑵,了知是赤松⑶。吟边变馀发,萧飒是阴、何。
首字母缩写:xs
【拼音】xiāosà
1、 冬晨,最萧飒的应是山塘的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