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xìn duān
繁体字:釁端
英语:cause for a quarrel or dispute
意思:(衅端,衅端)犹争端;事端。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下》:“今者,﹝南诏﹞虽起衅端,未深为敌,宜化以礼谊。” ▶《旧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契丹与国家,恩义非轻,信誓甚笃,虽多求取,未至侵凌。岂可先发衅端,自为戎首!”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乔太守﹞问刘公道:‘当初你儿子既是病重,自然该另换吉期……这都是你自起衅端,连累女儿。’”
解释:1.犹争端;事端。
详细释义:争端。福惠全书?卷二十四?典礼部?迎春:『互相争夺,致起衅端。』
造句:前竟诬中国首开衅端,力主侵华。边将好捣巢,辄生衅端。应时时体访,期杜衅端。频生边患,增怒上心,衅端既深,理诉难达。
首字母缩写:xd
【拼音】xìnduān
1、 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同时造船发兵攻入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