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xū kuáng 
   繁体字:虛誑          意思:(虚诳,虚诳) 欺蒙,欺骗。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有德不假身高,无智徒劳百岁。构之虚诳,不如验之取实。”   ▶宋·范仲淹《奏辩陈留移桥》:“又根究得元《乞移桥状》内所说损却人命及陷没财物,并是虚诳。”   ▶元·无名氏《小张屠》戏文第一摺:“母亲行时时亲拜覆,勤勤的厮问当,便有志诚心无半点儿虚诳。”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此事经       解释:1.欺蒙﹐欺骗。    详细释义:虚假欺骗。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徐母厉声曰:「汝何虚诳之甚也!」』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叫了少爷去问,原来都是虚诳,没有的事。』    
   造句:四虚诳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三)梵语mr!s!a^,乃虚诳之意。即自观达无所有处虚诳不实。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  首字母缩写:xk 
                    【拼音】xūkuá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