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yǎn ěr
繁体字:掩耳
英语:covering ears
意思: 1.捂住耳朵不听。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跞掩耳而走。”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韩愈《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纔及辄掩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西湖,望建业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 ▶刘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
解释:1.捂住耳朵不听。 2.指不闻不问。 3.御寒护耳的用品。
详细释义:??着耳朵,表示不愿听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郑『有识傍观,犹却掩耳,况当之者乎?』
造句:公安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匪巢。拿破伦策划对他的宿敌实施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了共和国首都掩耳
首字母缩写:ye
【拼音】yǎněr
1、青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大吼一声跳起,把虫子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