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掾史

读音:yuàn shǐ

繁体字:掾史

意思:官名。
  ▶汉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分曹治事。多由长官自行辟举。
  ▶唐·宋以后,掾史之名渐移于胥吏。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掾史属二十四人。”
  ▶《西京杂记》卷二:“买臣至郡,引﹝钱勃﹞为上客,寻迁为掾史。”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应元(阎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

解释:1.官名『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分曹治事。多由长官自行辟举。唐宋以后,掾史之名渐移于胥吏。

造句: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掾史以下的人劝他不要这样做。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有疑则复禀,无则付掾史施行。

首字母缩写:ys

【拼音】yuànshǐ

【掾史开头的诗词】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
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嘉辰怅已失,残菊谁为惜。
棂轩一尊泛,天景洞虚碧。
暮节独赏心,寒江鸣湍石。
归期北州里,旧友东山客。
飘荡云海深,相思桂花白。
【包含掾史的诗词】
《览古四十二首 其六》
应侯刻薄人,须贾得无死。
飞将杀霸陵,狼狠不足齿。
如何画眉郎,五日杀掾史。
上一篇
怨唱
下一篇
掾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